2017年4月22、23日两天,电工电子实习中心的魏昭老师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首期全国高等院校慕课与智慧教学实践与应用实战班”学习会议。通过会议学习了解到,国内从2012年起由清华大学带头开始创建慕课教学体系并录制了很多优秀的慕课课程,其中“雨课堂”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一款智慧教学软件。该软件以插件的形式嵌入到我们平时常用的Power Point中,老师们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PPT课件进行“雨课堂”模式教学,操作非常简单。此外,统计数据表明,使用“雨课堂”来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学院8位老师参加慕课培训老师
培训结束之后,魏昭老师与王丽萍老师两人当即决定将“雨课堂”用于电工电子实习第三次教学中。5月2日,对装备1405、1404,计科1403、1404,测控1403、自实1401分别都用了“雨课堂”来教学。上课之前,学生们用自己的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这六个班中只有一个班的同学说之前在其他课堂上用过雨课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通过“雨课堂”在自己的微信上进行课程学习,与老师互动答题、抢红包、发弹幕还是比较新鲜的,所以初次尝试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每次出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互动,答题之后适当发点红包作为奖励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
利用“雨课堂”互动答题
答题之后给学生发红包
我们对原有的PPT稍加改动,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4道选择题和2个投票统计环节。4道选择题的功能不尽相同,第1道题承上启下,回顾上一次课程内容同时引入本次课程,也让初次接触雨课堂的同学们熟悉学生端答题操作方法;第2、3道题分别出在一个小知识点讲解完之后,作为对教学效果的检验的同时也查看了学生的参与度;第4道题是用选择题的形式取代之前对某个知识点的直接讲解,让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印象更深刻。第1个投票是为了统计学生对即将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用于决定后续讲解的快慢和程度;第2个投票是在课程结束后调研学生对“雨课堂”的接受程度。得益于“雨课堂”的这些互动功能,我们的一些教学设计才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做不到的。
课堂互动答题情况
课程结束时,为了了解学生们对“雨课堂”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做了一个投票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雨课堂”更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对“雨课堂”教学的反馈统计
从老师角度来看,“雨课堂”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很好的与学生实现互动。老师通过设计选择题和投票的可以快速了解大多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本次讲解的深度;还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从而可以调整自己讲解的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有用。我们电工电子实习第三次课讲解内容是最多的,之前都是老师在上面讲,讲完之后用显示器滚动显示PPT,希望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遇到问题独立解决,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讲过的知识点记不住而问老师。用了“雨课堂”之后,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微信上找到上课的PPT,不懂的地方可以自己去查看PPT,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课后,老师还可以在后台查看课程相关数据,帮助老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改进。
学生通过手机查看上课PPT
此次尝试“雨课堂”,虽然只用到了部分功能,就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可以在更多课程中推广使用。这也启发我们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工具也需要不断更新。
电工电子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