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总结和凝练数智赋能本科人才培养的工作成效,加强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11月27日下午,信息学院于学院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数智赋能专题工作成效研讨会,会议围绕各专业、中心的数智赋能成效以及AI辅助实践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开展。学院党委书记冯赫、教学副院长李大字,特邀专家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英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段成红、信息学院教授陈娟、校级教学督导尤枫以及各专业负责人、教改项目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参会。

会议开始,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大字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她说到,从2024年至今,学院围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的数智赋能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构建了信息学院的“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本次会议,各专业、中心要充分凝练数智赋能工作成效,展示符合学院学科优势、专业特色的数智化成果。

会议上,信息学院各专业及中心围绕数智赋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创新建设等多方面工作成效进行了汇报。各专业及中心负责人都讲到,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重大的机遇,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各专业深化推进产业数字化驱动的教学体系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图谱、课程知识图谱建设,极大的丰富了课程数字资源。同时,各专业、中心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通过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设计数字孪生模型,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建设个性化学习路径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创新上,电工电子中心搭建了“虚拟仿真+实物实操”三维协同(理论—虚拟—实物)的实验平台,通过虚拟仿真系统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线上线下远程教学模式,整合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灵活开放的学习生态;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实践教学智慧平台及实践教学创新平台,通过AI技术实现课堂实时互动与反馈;计算中心则推进桌面云管理系统虚拟化应用升级和智能化应用,大幅度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推广极域教师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讲课方式。各专业及中心充分展示了数智赋能成效。








随后,学院AI辅助实践教学改革的四位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各项目以AI技术为支撑,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重点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资源不足、评价单一、个性化指导欠缺等问题,构建虚实结合、数据驱动、动态优化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周晓琳老师围绕大模型赋能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工作,建设了数据驱动的个人中心看板系统、基于DeepSeek的智能问答系统以及个性化推荐系统;苗桂君老师进行了智能助教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FastGPT平台部署和构建一个具备自定义知识库问答能力的AI系统,最终实现面向特定领域的高质量问答服务,实现一门课程一个专属的智能助教;马昕老师以《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创新与实践》的智慧课程建设,进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及能力评估;李芳老师基于AI工作台,构建以“AI赋能、虚实融合、能力导向”为特色的新型《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智慧课程。




听完各专业、中心及教改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特邀专家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英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段成红、信息学院教授陈娟、校级教学督导尤枫进行了点评。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信息学院数智赋能的工作成效,并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张英奎老师说到,学院要在数智赋能一流专业建设上充分打磨,进一步展现数智赋能对学院学科的支撑效果,加大成果的推广效应;段成红教授则表示,学院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各中心要整合数智资源,在实践教学如何结合AI方面要加强规划和设计,;尤枫老师表示,各专业和中心要形成自身的“AI+”典型案例,多方面凝练总结数智赋能成效;陈娟老师则通过实际课程的智慧化建设,建议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在知识图谱,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问答方面建设有特色的成果。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冯赫作会议总结,他讲到,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根本目的仍然是立德树人以及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们要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检验数智赋能工作成效的标准。本次会议,目的就是通过交流、研讨,加强各专业、中心的互相学习,各专业和中心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教学资源的结合,开展人工智能在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学生成效评价、管理效能提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形成可推广的示范性成果和典型案例,惠及广大师生,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全面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