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信息学院审核性教学评估应知应会 第四期

发布人:信息学院发布时间:2024-08-12浏览次数:10

1、学院哪几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答: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别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学院有哪几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

答:学院有2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分别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信息学院近5年获评一流课程的思政示范作用如何?

答:学院获评的一流课程在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展示出高水平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例如国家级一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获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大赛优秀团体奖并获得单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过程控制工程》获得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课程建设了二十余个典型案例覆盖全部课程,获评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北京市优质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获评大化工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在这些一流课程的带动下,近5年学院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优秀教学案例获国家级奖项9个,行业奖项4个,校级奖项6个。

4、学院师资力量情况如何?

答: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1人、国家特聘专家3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4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1人。专任科研教师队伍中,教授30人,副高职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6%

5、学院实验实践资源有哪些?

答:学院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有北京市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中心、计算中心和学科交叉创新中心等实验实践教学资源。

6、学院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增强实践教学软实力?

答:学院高度重视将科研成果转为教学资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既相互渗透又相互支撑,是增强高校教师教学深度与广度、提升信息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达成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开展了科研成果转化本科教学优秀案例、项目式教学的评选工作。案例评选包括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相关案例共计13项,一方面以科研成果为支撑将科研成果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以科研成果为支撑开发、设计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研发实验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项目式教学则着力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高校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可以结合四年级毕业设计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通过结合国家级纵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评选出项目式教学8项,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7、学院是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

答:(1)构建“赛教融合、以赛促教”创新创业工作理念

学院构建了“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创新创业工作理念,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科学训练等多方位的实践体系改革,打造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2)搭建三位一体的个性化培养平台

学院搭建了“导师制—研讨课—科技创新与创业计划”三位一体的个性化培养平台。建立常态化导师和学生联系制度,发挥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中的引导作用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为本科生开设研讨课和国际化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建立敏锐的学科前沿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开展萌芽杯、挑战杯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等全程不断线的课外科技训练机会,极大加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包括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和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特定类别的课程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获得学分,以此来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视野。

8、为进一步稳定师资队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学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① 强化人才引进及教师招聘

 ②完善年度绩效考核制度

 ③优化教师团队考核制度

 ④持续开展“幸福信院”建设

 ⑤推动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

 ⑥增强教师职业发展支持

9、学院构建的“大化工”背景下自动化特色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什么?

答:依托我校“大化工”的学科背景及自动化特色专业,以思政为主线,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自动化专业首次采用“思政+COOP+CDIO”工程实践教育理念,践行“3+1(本)+2+1(硕)+X(博)”贯通式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深化理论-实践-创新高度融合,以创新实践主轴与国际化建设主轴服务于课程教学主轴,形成“学---创”螺旋递进式培养体系,全面实现“三全五育”高素质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10、学院如何通过科教-产教-赛教融合,打造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

答:学院强化科教-产教-赛教三维融合,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持续建设数字化资源和智能评价系统实现实践教学的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结构,实施产教协同、学科交叉、国际化合作的多方协同育人新模式。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等进行国际合作,有效提升学生的拓宽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11、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内容是什么?

答:创新实践:将创新方法运用于专业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技巧和工具;专业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性人才,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

12、学院打造了哪些“思政为先”的大化工背景下特色课程?

答: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担使命”,深入挖掘自动化类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科学思维、爱国主义、大国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寻找融合大化工特色的思政切入点,寓思政教育于课堂教学,对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材、教案等进行梳理整合,因材施教,多层次教学,充分利用自主编写的教材、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系统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探索并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信息类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工程》等一批大化工背景下的特色课程。

13、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成效如何?

答:学院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显著提高。1)有力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拔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形成了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工程创新人才成长环境。3)在全国工程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效应。4)拔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实习、就业成效明显。

14、学院为实现国际化教学新模式,所探索本科校内-海外双培新路径是什么?

答:坚持大学视角与国际化视野并重,通过引进国际教学资源与优秀教师,建设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共同探索“3+1+1”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国际重要赛事,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师资队伍出国培训,专业教师均具有出国留学或访问经历;通过“创新引智计划”邀请外国专家入校讲学等多种手段和途径,为学生提供多元国际化视野和交流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探索国际化教学的新模式。

15、学院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的适应智能时代教学的新师资队伍情况如何?

答:围绕新时代新需求,实施师资再造和培育计划,培养北京市名师、长江、杰青、优青等高层次入才3人次,四青人才1人次,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1人次。入选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引进国际化师资,开设国际化课程22门次。

16、学院针对招生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招生宣传活动,具体有:①院领导亲自参与专业招生宣传② 高端讲座进中学③ 前往天津、福建和安徽现场进行高招宣传④ 我的北化我代言

17、举全院之力实施“五轴融合”的全方位综合改革具体指什么?

答:新专业、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师资;赛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思创融合、内外融合。

18、学院国际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是什么?

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国际化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国际科研平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

19、开放性问题1:学院针对教学的管理的制度建设如何?

答:学校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建立了一套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些制度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激励和教学运行等方面,涵盖教师备课、上课、考试、实习、课程设计、教材选用等各个教学环节,涉及学生考试与违纪处分、教学名师评选、教学事故处理等,形成了教与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标准体系。

教学管理

《关于建立教学质量评定机制的相关规定》(修)

《本科教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本科生学业预警及帮扶措施实施办法》

《学业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专业课程学习指导跟踪评价及帮扶实施细则(试行)》

《转专业学生课程及成绩认定办法》

《成立本科学术行为规范审查小组》

《关于期末教务工作相关规定》

《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

《关于本科生免推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

《关于本科生大类分流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

《关于卓越班选拔工作的相关规定》(修)

《关于本科生优秀生选拔的相关规定》

《关于本科生转专业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定》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本科教材与专著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试行)

实践教学



《关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的相关规定》

《关于本科教学实习实践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细则》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交叉创新实践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项目式教学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规定》

《关于使用教学经费采购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办法》

《关于计算机房管理规定》(修订稿)

20、开放性问题2:专家访(座)谈期间可能提出的问题,请广大教师提前准备。

答:(1)讲授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什么支撑?

2)围绕课程目标怎样进行的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评价?如何持续改进?

3)所属哪个专业(基层教学组织)?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4)教学组织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