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授作为联合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发布人:信息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

近日,我院韩永明教授、王友清教授和耿志强教授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在《Nature Genetics》(IF=31.8,中科院/JCR 一区)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苹果属数千万年演化轨迹并构建首个苹果属图形泛基因组。我院作为共同通讯单位之一,为该研究的基因组学分析与跨学科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苹果属(Malus)植物倍性复杂,分布横跨欧亚、美洲等多个地理区域,是研究基因组多倍化与杂交的重要木本植物类群。全基因组加倍(WGD)是推动物种分化的重要动力,然而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近期经历的WGD事件对该属其他物种的影响尚不明确,种间基因组的进化关系亦有待系统解析。作为重要的温带果树,栽培苹果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主要依赖少数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导致其在应对环境变化、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系统挖掘和利用野生苹果属植物的基因组资源,对于深入理解该属植物的进化历史,解析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培育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的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通过对30份苹果属植物高质量基因组的测序与组装,首次构建了苹果属图形泛基因组,解析了其复杂的多倍化、古杂交事件及遗传多样性形成机制。该成果被《Nature Genetics》评价为"苹果属研究的里程碑",为果树精准育种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我院韩永明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王友清教授及耿志强教授作为重要参与者通过跨校际协同创新,在基因组进化模型构建、跨物种基因渗透分析、结构变异解析、基因功能预测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该研究从单性状分析向系统进化研究的跨越,体现了我院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产学研融合能力,为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贡献了北化智慧。

该研究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生物工程在农业科技交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我院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优势,深化与国际顶尖团队的合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