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功召开“北京化工大学第六届数字化与智能化高峰会议”

发布人:信息学院发布时间:2025-11-19浏览次数:10

20251115日,北京化工大学第六届数字化与智能化高峰会议在北京化工大学会议中心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关键技术应用,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员包括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赫、院长王友清、副院长张帆,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赫然,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孟子阳、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刘华平,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等。

会议开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友清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及嘉宾,并进行致辞。他介绍了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布局。近年来,学院立足“素质为先导、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根本”的人才全面发展培养理念,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控制”“人工智能+能源”“人工智能+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制造”等多学科融合方向的系统布局。

专家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赫然研究员,他以“多模态基础模型研究与展望”为题,回顾了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围绕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数据、评测、架构、训练和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孟子阳长聘副教授以“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定位技术”为主题开展报告,重点介绍了视觉GNSS、新型时序信号感知网络等前沿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所在团队在手持式高精度定位与建图系统,全自主中低速无人驾驶系统,全自主微型无人机,具身智能导航新方法等方向的研究进展,为不同的无人系统平台提供更准、更快、更鲁棒的导航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刘华平教授以“形态与行为协同增效的具身智能”为题作第三场报告,针对如何利用具身智能体的感知与学习能力实现行为增效与涌现这一科学问题,从形态、行为、感知与学习协同增效的角度,分析了具身智能的前沿进展与关键技术,以及在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最后,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帆教授作了题为“盐湖资源信息获取与智能处理”的报告,分享了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盐田分布、盐壳类型、光卤石沉积厚度的精准监测与定量反演的过程,过为盐湖可持续开发、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助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